高考前如何调整考前焦虑
每个学生都要经历各种各样的考试,而一年一度的高考又将来临。由于高考的重要性,考生考前紧张现象非常普遍,其中有相当一部分考生存在过分紧张焦虑,从而使他们的学习兴趣降低、学习效率不高和自我调节能力下降,明显影响考试成绩。因此高考前适当调整心理状态减轻焦虑非常重要。 为此记者采访了金华二院副院长、省心理咨询师培训专家委员会委员、市心理卫生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张载福。张载福介绍说,这些天,打电话到市心理卫生协会开设的心理咨询热线,或前往金华二院心理门诊进行咨询的考生及家长明显增加,咨询的内容多是关于高考学习紧张、压力大,以及因紧张而出现焦虑和厌学等问题。不少学校也邀请他为高三学生作考前心理辅导专题讲座,以帮助考生调整好心态,顺利度过高考这一段人生的非常时期。 张载福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考生的心理状态进行了分析和指导。 我能行! 首先要拥有良好的心理状态。每年的高考成绩揭晓,总是不乏这样的例子:有很多平时学习成绩不错的同学,在高考中因过分紧张以致发挥失常造成考试失败;也有些考生平时成绩并非名列前茅,但因基础知识牢固,在考试时超常发挥,考出了非常好的成绩。不管发挥得好与不好,他们共同的体会是心理状态在起作用,当家长、老师的期望值过高时,考生的心理压力过大,心理失去平衡,考试进入不了状态,发挥失常。而超常发挥的关键在于能够轻装上阵,容易达到自信、轻松、愉悦的心理状态,思维的灵活性、敏捷性这些品质得以充分发挥,所以取得好成绩。 其次是要对自我进行积极的暗示:我能行!有些考生平时学习成绩还不错,但总是担心“考不过别人”或“自己考不上怎么办”,害怕“十几年的汗水付之东流”。有这种想法的考生对自身持否定的态度,俗话说“怕什么,来什么”。担心考不好,真的会考不好。因为害怕本身就会给自己增加压力,过多地消耗自己的精力,使自己常处于一种紧张、焦虑、疲惫的状态,这是一种消极暗示的作用。积极暗示是对自己持肯定的态度,如常对自己说“我今天的心情很不错”、“我学习会越来越出色”、“我一定能够考出好成绩”等话。信心就是力量,信心就是胜利,应考中要相信自己,鼓足信心,确信已做好充分的准备,一定能取得优良的成绩。这种暗示如同一股无形的力量,可以改变大脑皮质的兴奋性,协调机体的功能,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你的精神面貌,激发着你的自信,任何人身上都蕴藏着无可估量的能力,如果你战胜了自己,你就能成功。 把自己调整到最佳状态,把握规律性。有些学生总是进不了状态,学习效果不显著,只顾拼命复习功课,放弃了正常的睡眠和必要的文体活动时间,长期打“疲劳战”,结果整天头昏脑涨,糊里糊涂,学习效果很差。实际上这些考生事与愿违,适得其反。人的生理、心理和情绪都有节律变化,考生应该熟悉自己生物钟的规律,清楚一天中自己的“黄金时刻”,要充分利用大脑的这一“最佳时限”,依据自己情绪高涨和低落的规律,学习和休息巧安排。当头脑清醒、精力充沛时,要抓紧学习;当头脑疲劳时,可睡觉休息或做适当的户外活动,以使脑神经细胞恢复正常。那种考前通宵达旦复习的方法,绝非良策,往往会前功尽弃。因此要注意的是:原有的规律不要打乱,切忌盲目“开夜车”。考前2~3周内,更不要再废寝忘食地复习。要有足够的睡眠,因为睡眠充足,才能保证头脑清醒,思维敏捷。要坚持晨练、课间操和眼保健操,注意劳逸结合。兴奋与抑制是一个平衡,体育锻炼可以很好地放松大脑,消除疲劳,下一个时间就可以更好地应付学习。有午睡习惯者不要强求废弃,以保持大脑兴奋和抑制过程的稳定。 抓住大脑记忆高潮 要利用大脑记忆高潮学习。生理学家研究认定:人的大脑功能有四个记忆高潮,如果使用得当,可以轻松自如地掌握、消化、巩固知识。清晨起床后,大脑经过一夜的休息,没有新的记忆干扰,此刻认、记印象清晰,学习一些难记忆而必须记忆的东西,较为适宜。如语言、定律、地名、事件等的记忆和储存。有时即使强记不住,大声念上几遍,记熟的可能性也强于其他时候,这是第一个记忆高潮。上午8点至10点是第二个记忆高潮。体内肾上腺等激素分泌旺盛,精力充沛,大脑具有严谨而周密的思考能力,认记能力和处理能力较强,此刻是攻克难题的好时机,应当把握战机,充分利用大脑兴奋来攻关。第三个记忆高潮是下午6点到8点,这是用脑的最佳时刻,不少人利用这段时间来进行回顾,复习全天学过的东西,加深印象、分门别类、归纳整理。也是整理笔记的黄金时机。入睡前一小时是记忆的第四个高潮,利用这段时间来加深印象,特别对一些难以记忆的东西加以复习,则不易遗忘。 要学会专注。专注指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积极地、专心地进行探究的时间。每个学生的专注时间是不一样的,研究发现,学生的专注学习时间和学生的学习成绩密切相关,也就是说,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专注学习时间的多少。做任何事情都要专注,做功课的时候想着玩,玩的时候想做功课,这样的同学做什么事情都有患得患失的特点,总想两头都捞到,结果玩没有玩好,功课也没有做好。玩的时候要尽情放松,把被压抑的情绪释放出来,取得心理平衡。学习的时候就要专心致志,心无旁骛。虽然焦虑可以理解,但是更需要的是踏踏实实的复习。 寻求帮助,讨论能激发你的思考,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。一些学生学习比较保守,只怕别人超过他,复习、做练习偷偷地进行,有问题冥思苦想,不与同学交流,平时假装不学习,生怕别人知道他用功。这样的学生是自欺欺人,对自己没有一点好处。与同学讨论能促进思维,激发你的思考,你帮助别人,别人也帮助了自己。通过知识的交换,你可以从不同的同学那里学到很多东西,就好比你有5只苹果,都自己吃,你只能吃到一种水果,如果把4只拿来交换李子、橘子、桃子、葡萄,你就可以吃到5种水果,在与同学的讨论交流中,像海绵一样,把别人的长处都吸收为自己的知识。 科学用脑 交替用脑 提高个人学习效率。首先是科学用脑,交替用脑。即看、听、读、做(题)交替进行;脑细胞有相互抑制作用,一部分脑细胞兴奋会对其他脑细胞产生抑制,让它们休息。 大脑兴奋与抑制有一定的规律性,学习一段时间后,适当休息一下;不要节约休息和锻炼的时间,体育锻炼可以使脑细胞得到很好的休息。其次是按照记忆规律和生物节律来组织复习、集中复习:重点、难点、要点;分散复习:适宜在复习内容难,缺乏兴趣,容易疲劳时使用;间隔复习: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,所以要注意间隔复习,间隔时间是先短后长;生物节律:精力充沛时用来复习有难度的部分,轻微疲劳时,用来复习容易的部分;过度学习:复习量达到150%时,记忆效果最好;尝试背诵:边阅读边背诵,阅读与背诵交替进行,效果好于单纯阅读。再就是讲究目标策略:根据自己各科的基础和学习现状,制定相应不同的分数目标,有策略地复习。还要认清自己的学习风格: 明白每个人的学习风格不一样,不要盲目与他人比较,制定适合自己的复习计划最重要。充分利用零碎时间:如走路时、睡觉前用来记忆或回忆单词、公式等需背诵的知识等。 进行想像脱敏练习,以适应考试状态。很多考生都问这样的问题,万一考试的时候紧张怎么办?不会做题怎么办?手哆嗦怎么办?他们把考试时的很多紧张的状况都想到了,这种情况可以用想像脱敏练习来训练,这是一种心理治疗的方法。你可以想像这些场景,想像当时在考场上遇到的很不顺的事情,这样可能把紧张焦虑诱导出来,然后学会怎么放松,做一些深呼吸、肌肉放松训练,使自己安静下来,感受紧张后的放松,体验这一过程。这实际上是一个学习过程,每次到特别紧张的状态的时候,想到糟糕的事情的时候,经过这种训练以后会很快放松下来,这样一个学习过程形成了条件反射,一旦进入高考,遇到这种情况就会适应。 临考前要注意自己的体能训练。有的考生无法说清原因,但在复习过程中忽然产生一种莫名其妙而又难以言明的焦躁和不安,心慌、胸闷、气短,容易出汗,看不进书、饭吃得不香、觉睡得不好,对一切都不感兴趣。这种情况可能是平时不注意锻炼,引起体质下降有关,建议考生要加强锻炼,但是运动方式和运动量要合理,如晨练时练习100米快速跑,体能较差者可选择60米快速跑,每跑一次待心跳、呼吸正常后再进行下一次,运动量视各自情况而定,以运动后不感到疲惫不影响学习为准。晚饭前进行5~10分钟深呼吸练习,即以鼻吸气时尽量深长并充分张开胸廓,张口呼气时尽量放慢拉长。也可做自我放松训练:焦虑时可靠坐在沙发上,让自己处于舒服的姿势,先紧握双拳,全身肌肉绷紧,然后全身放松,体验紧张放松的主观感觉,然后依次放松面部、颈、肩、背、胸腹、四肢,每次10~20分钟,对抗焦虑有良好的效果。 总之,每位考生对考试要有正确的认识,考试虽然重要,但并不代表一个人的全部,将来成就大小与是否考上大学也不一定成正比,因此对待考试应看重过程,淡化结果,改变对考试的认知态度。如果焦虑太明显,出现其他生理心理症状,自己不能及时调整,需要进行心理治疗辅助药物治疗,根据不同的症状可使用一些抗焦虑药,如有抑郁症状,还需抗抑郁治疗,但这些药物必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。希望通过社会、学校、家庭的共同努力,为孩子创造一种和谐、轻松、愉悦、安静的学习氛围,让孩子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,充满自信地迎接考试,发挥应有的水平。 岛城家教网-信誉家教-至诚服务-请家教-做家教 www.dcjjw.com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