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年来,随着考试制度的改革,插班生制度面临着学校参与热情不高、生源质量下降等问题
新闻回放 2011年上海市普通高校招收插班生情况日前公布,复旦大学、华东师范大学、华东理工大学、上海大学、上海理工大学、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等6所高校今秋在部分专业中继续进行插班生招收试点。插班生名额控制在全市本科高校一年级学生总数的2%以内,此次计划招收总数为390人。
2011年上海市普通高校招收插班生情况日前公布,6所高校将继续招收插班生。去年复旦大学曾宣布自2011年起暂停招收插班生,但今年依然出现在了试点高校名单上。
近年来,随着高校招生制度的改革,通过高校自主招生、平行志愿等方式,学生已有更多的机会进入自己心仪的学校,与此同时,插班生制度也面临着高校参与积极性不高、生源质量降低等困难,一些学校甚至认为插班生制度已无推行必要。插班生制度如何提高吸引力,如何实现为学子搭建一座高等教育“立交桥”的改革初衷?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。
为学子创造二次选择高校和专业的机会
“那时我高考失利却又不愿意复读,一度怀疑不论做什么事都不会成功,特别是看着高中同学一个个奔向名校,心里更是苦涩。”上海某体育院校2009级学生小解告诉记者,借助插班生考试,自己在大二时成功转入华东师范大学软件学院,圆了自己的“名校梦”。
从2000年起,上海部分高校试点招收插班生。11年来,有上千名学生与小解一样,通过插班生选拔考试进入自己心仪的学校和专业学习。
上海市教育考试院相关人士表示,插班生制度为学生创造了第二次选择高校和专业的机会,在一定意义上打破了“一考定终身”的格局。记者了解到,2009年至2011年,上海各高校计划招收插班生总数分别为306人、355人、390人,呈现出稳中有升的态势。每年有上千名学生投入到“考插”大战中,甚至在沪上催生了一批培训机构,众多学子将此作为高考之外“跃龙门”的重要机会。
但也有一些学生抱怨,招收插班生的高校数量太少,像上海交通大学、同济大学等知名高校近年并未参与,让这项政策的吸引力打了折扣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