易中天:文化创新与文化建设
岛城家教中心资讯:目前,国家对文化体制创新非常重视,文化发展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民众的精神幸福,目前社会的浮躁与功利与我们长期忽视文化建设有很大关系。
易中天:鲁迅当年讲的所谓国民性,我今天把它归结为一种文化心理模式,就是我们这个民族的文化心理几千年以来所形成的一种思维惯性,这个方面我们要好好研究、探讨,找到我们今天在心灵上的病根,以便于我们将来的改进。
我们要做今天的文化大国,首先要有精神上的大气,不能仅仅是搬老祖宗,而是要在任何国家的人面前展示出你的一种健康的心态、一种让人尊敬的人格力量,不是让人侧目——我们往往在展示我们的“大国气度”、展示我们要站起来的时候,引起别人侧目。为什么?我们可以好好想一想。
集体主义情结过重。
一讲到文化传统,一说到我们有过多么辉煌的传统文化,我们常常忘记,从晚清到民国这一百年间,有许多仁人志士,文化水平很高的那么一批人,尽了很大的努力,继承了中国比较优秀的传统,加上吸收了外国的文化,把两边优秀的东西结合起来,创建新文化,做出了宝贵的贡献,成绩斐然。可惜后来断了。我们现在把这一段完全忽略了,一说传统文化就从孔夫子讲起,为什么不讲严复、王韬、梁启超、胡适、鲁迅、傅斯年等等这一大批人?我们今天所争论的问题,他们早就争论过,他们这批人作为整体,百年来为振兴民族精神,创造新文化所达到过的高度,我们现在还没有达到。
建立新文化,或者是重建精神的家园,最好不用“软实力”这个词,文化就是文化,一个国家的文化高不高,或者是文化水平怎样,取决于相当多的人,特别是受到过高等教育的人的修养。这种文化修养包括道德修养、做人的价值观,必须依附在一个一个人的身上,而不是其他。
所以我觉得我们现在重要的不是输出文化,而是建立文化,先得有货才能卖。而且建立的是新文化。其实我们并不是完全在废墟上建立,但是我们根本不理会前人的努力。包括梁启超的《新民说》,早就说清楚了很多问题,如果国民在本国总是受压迫的话,遇到外来侵略的时候,你要他站起来保卫国家,这是南辕北辙,不可能的。
现在谈要建立文化,除了去找老祖宗之外,好像就没有其他什么办法了。但其实用不着你找老祖宗,《论语》、《孟子》以及其他先秦诸子的经典著作已经翻成了许多文字,早就传播出去了,现在仍有西方汉学家在研究这些东西,还用你现在去输出吗?人家要看的是你现在能拿出什么新东西来;你的所作所为符不符合一个现代的、负责任的国家的形象。所谓的负责任不只是对外负责任,也是对自己的人民负责任。
另外一个弊病就是高度实用主义,这是在改革开放以后特别发展起来的,跟市场经济相联系,就是说什么东西有用,什么东西没用,在于你产生不产生立竿见影的经济价值,所以很多东西都没用了。学历史有什么用?学中文也没用,中国人反正都会说中国话,还不如学点外文。我学了一辈子外文,深知不是生来讲英语的人,真要把它学到跟自己的母语一模一样,是非常非常困难的。如果要靠这个体现你的文化水平,就等于邯郸学步。
鲁迅当年讲的所谓国民性,我今天把它归结为一种文化心理模式,就是我们这个民族的文化心理几千年以来所形成的一种思维惯性,这个方面我们要好好研究、探讨,找到我们今天在心灵上的病根,以便于我们将来的改进。
文化大国得能“化”,得能影响别人,影响世界,甚至影响人类的历史进程。这就必须有“干货”,有拿得出手、站得住脚、经得起历史检验,让他人由衷钦佩、赞美、学习的东西。
也就是说,要有体现出现代文明的中国精神。
这里有两个条件。第一,必须是现代文明。所以,照搬老祖宗是不行的。老祖宗不是不能搬,是不能“只搬”、“照搬”。要搬,也得现代化。第二,必须是中国精神。所以,照抄西方人,也是不行的。学得再像,也是人家,不是咱们。要学,也得中国化。建立“现代文明的中国精神”,必须置根于传统,置身于世界。也就是说,得处理好传统与现代、中国与世界的关系。这并不容易。如果还要创新,就更不简单。
那又该怎么办呢?我认为,一要实干,喊口号是没有用的;二要智慧,打官腔是没有用的;三要理性,唱高调是没有用的。动不动就“不高兴”,更是无聊。自尊心和自信心,不是吼叫出来的。那样的垃圾制造得越多,我们离文化大国就越远。
更何况,文化大国,不是一个理论问题,而是一个实践问题。成为“文化大国”,也不应该是少数精英的一厢情愿,而应该是全体国民的共同追求。国民活得有尊严,中国才有尊严;国民活得有文化,中国才有文化。也只有在这个基础上,我们才可能产生出有影响力的人物、思想和作品。因为人民的实践,才是文化的源泉。
问渠哪得清如许,为有源头活水来。
我想尽我最大的努力,来协助中国人民建设一个能令他们活得快乐而有尊严的国家。
易中天如是说!不知您看看了有啥感触!岛城家教中心认为,一个国家的兴旺在于教育!十年树木,百年树人!只有国家德尔教育体制跟上了,我们的国家就能强大!如果教育与国家的发展不吻合,那也只是纸上谈兵,不可能培养出利国利民的人才! |